不再新增产能布点 多部委建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3月27日报道 3月25日-27日,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召开。在26日高层论坛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别就“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的主题发表了相关演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再新增新能源汽车产能 促进电池技术材料多元化
与“十三五”初期相比,2021年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占比从47%提升到78%,非限购城市私人消费的比例从40%提升到70%,这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认可程度显著提高,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显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发改委将坚持全国一盘棋,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具体表现为,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将鼓励引导重点地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依托现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集聚发展,现有基地达到合理规模之前,不再新增产能布点。”
同时,发改委将执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加强新能源汽车违规项目清理整治,依法依规查处未批先建、批零建整、边批边建等违规行为。以及,将规范整车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落后企业和无效产能退出。
巩固锂离子电池优势
在技术创新方面,林念修提到,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研发。
其次,巩固锂离子电池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钠离子、无钴、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促进电池技术和材料多元化,建设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有效缓解稀有金属、稀缺金属资源供给矛盾。
“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车电分离,充换电结合,电池灵活配置等新模式。
积极扩大车用芯片生产能力
在开放合作方面,鼓励中外企业创新合作模式,共创新能源汽车品牌,合作开拓全球市场。也鼓励中国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企业提升国际化水平,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
在应对各类安全风险方面,鼓励芯片和汽车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积极扩大车用芯片生产能力,有效化解车用芯片紧缺矛盾。其次,加强锂、镍、钴等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抓好保供稳价,加快构建开发采购并举,国内国际互济的多元化保供体系。最后是注重保障数据和网络安全。
科学技术部:布局全固态电池等技术 开展无钴动力电池等技术攻关
就“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方面,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相里斌表示,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市场化进程中发挥了核心驱动作用。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全面市场化情况下,科技自立自强也仍将发挥牵引作用。近期锂、镍等金属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缺芯”现象仍然困扰着汽车企业。“这些市场化过程中必须迈过的坎,也要求我们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未来,政府与市场将协同发力,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我们总的考虑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把市场能够自主完成的交给市场,政府更多支持基础前沿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攻关。”
一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前瞻布局全固态电池、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新一代电驱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塑造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于看不准的技术方向,支持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鼓励开展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创新。
二是重点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
针对当前行业面临的痛点和难点,将开展无钴动力电池、低重稀土永磁材料驱动电机等技术攻关,加强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研发,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平台搭建、标准制定、测试评价以及芯片上车等工作。
三是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围绕新能源汽车、低碳交通出行与气候变化等,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四是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绿色能源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强化氢能绿色制取、安全储存、高效输配等氢能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助力构建清洁氢能供应体系,支撑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加强可再生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有序充电、V2G等新技术的应用示范。
工业和信息化部:继续完善双积分政策 保障关键零部件供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很多挑战。
供给质量方面,新能源汽车在质量安全、低温适应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电动化与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发展还需要持续深化。
支撑条件方面,规模化发展所需的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能力、充换电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当前的动力电池原材料大幅涨价问题需要高度关注、认真研究解决。”
稳定运行方面,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汽车芯片供应仍然趋紧。如何更好保持供应链畅通、如何优化产业链布局需要全行业认真研究。
同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汽车涉及上下游的产业众多,必须统筹兼顾、系统推进,提升全链条、全周期绿色低碳水平。
一是加强系统研究,完善支持政策体系。
加强对产业发展新阶段面临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及时提出政策举措、建议,修订完善双积分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灵活性调节机制,明确后续年度积分比例要求。组织编制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加强与国际碳排放和碳足迹管理政策的协调,为行业企业提供指导。配合相关部门研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等支持政策。
二是深化融合创新,加快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进“车路网云图”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型信息网联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示范应用。
三是保障稳定运行,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继续做好汽车芯片保供,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努力保障关键零部件生产供应,深入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协同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小区、高速公路充电难的问题。
四是健全法规标准,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功能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监管,稳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开展软件升级备案管理。持续完善质量安全标准,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提升动力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让消费者更喜欢买、更放心用。
五是强化支撑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共同发展,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同时,针对当前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强统筹布局,坚决遏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探索城市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新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表示,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也需要城市基础设施提高网络化水平,这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内容,也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目前推行的一项重点工作。
第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1年4月、12月份两批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16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试点。
试点城市重点围绕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车城网”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探索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效。
目前,北京已完成了亦庄核心区60平方公里、305个路口的数字化改造,投资超过了2亿元人民币。广州规划建设了智慧灯杆8000多根,项目总投资规模接近6亿人民币。武汉市依托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开展车城网的平台建设,服务智慧出行应用,项目总投资超过3个亿。
二是提升城市治理的水平。
试点城市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广泛连接城市道路、交通、汽车、市政设施等多个要素,汇聚多维度、多层次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实现了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防灾的智慧化管理。
“其中,无锡市整合全市物联感知设备资源,推动道路、桥梁、灯杆、井盖等基础设施网联化、智能化改造,构建全市的物联感知体系,使城市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城市运行的安全问题。”
三是推动解决“城市病”问题。
随着智慧交通、智能公交、无人配送和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应用的测试和落地推广,有效缓解了传统汽车给城市带来的交通拥堵、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停车难等突出问题。
比如,北京市率先开放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试点,在示范区部署了150余辆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范围覆盖亦庄的核心区域。长沙市对2000多台公交车实施智能化、网联化升级以后,对应的居民出行时间平均缩短了13.3%,高峰时段的准点率达到了80%,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效率。
第二,深入探索汽车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深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
指导试点城市统筹规划建设城市职能基础设施的感知体系,明晰车、路、城等各自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开展智能公交、无人配送、智能环卫、智慧泊车以及城市隧道的积水预警、城市灾害预警、地下空间监测等示范应用,逐步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标准体系,促进车城互联互通。
二是探索城市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新模式。
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的城市部件和设备,建设可重复使用、可兼容使用、可迭代更新的城市智能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积极推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和迭代更新,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持续降低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
三是推进车城数据的互联互通。
通过建设架构统一、互联互通的车城网平台,实现对城市智能基础设施、感知设施和车辆的实时动态监测,更好的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推动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通车城网平台与城市CIM平台的基础应用,实现城市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的融合,打造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
四是推动重构城市的交通体系。
立足推动汽车与城市协同发展的需要,指导地方科学编制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统筹协调城市空间用地的布局与交通体系,明确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建设目标、实施规模和空间布局,加快规划建设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等三大交通系统。
围绕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化建设和智能化发展,组织制定和修订城市三大交通系统的建设、监测和评估的标准,以及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感知工业技术标准,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五是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推动建设一批城乡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实验室,加快包括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技术在内的一系列低碳化和数字化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在城市加快转化和应用。
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15.98万元起,新一代蒙迪欧携产品+服务杀手锏归来
2022-04-14 12:00 - 奈飞的“飞”,是股价灰飞烟灭的“飞”
2022-04-21 13:20 - 不再新增产能布点 多部委建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022-03-27 18:01 - 未来十年电动化投资400亿美元 本田2040年前停售燃油车
2022-04-14 12:00 - 问界M5销量不及预期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投诉不断
2022-04-13 12:00 - 皓极加入混动大战,助力东风风神今年冲击20万辆
2022-04-15 12:0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