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双减”后非法、违规校外培训变为“卖方市场”
为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治理工作,从严打击违规办学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治理氛围。近日,南昌市教育局、南昌市文广新旅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南昌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违规行为有奖举报办法(试行)》,明确南昌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违规行为有奖举报细则。
举报奖励遵循一条一奖,每提供一条有效违规线索的人奖励200元。奖金每人累计2000元为限。有效线索是指同一机构、同类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线索。这是发动群众力量,通过“扩大举报线索”来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双减”推进到目前阶段,需要对治理措施进行复盘,并适当调整。仅靠堵的方式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会让监管治理变为“猫鼠游戏”,甚至使非法、违规培训变为地下“卖方市场”。监管成本增加,而培训乱象依旧。
目前,校外培训的乱象,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违规经营,包括违规发布广告、使用无合格资质师资、违反规定收费、不按规定时间开展培训等。
第二类是没有资质的非法机构在小区内租房开展培训业务,有的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开展流动培训。
第三类是培训转向家庭,家长或通过中介机构,聘请住家教师,开展保姆式家教等。
对于第一类乱象的治理,可通过监管部门加强前置审批,以及备案审查、进行过程性监管来加以规范。即便如此,这一乱象也无法完全杜绝。往往是培训学员的利益受损,或者机构经营不善、破产关门时,监管部门才获得信息,介入调查处理。
“双减”之后,具有资质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监管也重点转向非学科培训领域,尤其是师资和收费管理问题。
对于第二类、第三类培训乱象的治理,目前没有较好办法。此前,河南省教育部门曾要求中小学生签署寒假不参加校外培训的承诺书,引发舆论争议。而南昌市有关部门发动有奖举报,是希望形成“人人监督”,对违规校外培训“人人喊打”的局面。这可能高估了群众举报违规培训的积极性。
群众会举报违规培训吗?肯定会有。但大多是自己孩子参加培训效果不佳、陷入退费纠纷的家长,或者是被父母送去培训机构、自己并不情愿的学生。这类举报者在培训受众中只占少数。
尤其是转向地下、家庭的培训,这类培训问题相对更多。机构没有合法资质、场地条件差、培训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举报的家长可能更少,因为这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为了给孩子找到一个可以培训的机构或老师,家长顾不得那么多了。
此外,也会有市民群众举报违规培训、地下培训,但总体而言,管这类闲事的市民不会太多。“双减”推进之初,曾有学生家长调侃,自己能为孩子做出的贡献,就是举报违规培训,让所有孩子都不参加培训。
而随着“双减”推进,在提高学生分数的现实需求驱动下,家长们都想到了应对办法。被举报的培训不会“人人喊打”,倒是举报违规培训的可能被骂:自己的孩子不学习,还拖其他学生的后腿。
笔者调研发现,“双减”治理下的培训市场,出现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是,地下非法、违规培训反而变为“卖方市场”。在合法的培训供给被压缩后,家长对培训的需求总量不变,对非法、违规培训的需求增加。提供非法、违规培训的机构、人员以此提高价格、以次充好,家长却只能配合,不像以前对有合法资质的机构还可提出各种要求。
这种非法、违规培训变为“卖方市场”的治理走向,会让家长的焦虑增加、培训支出增加,而学生的学业负担并没有减轻。因此,需要充分调研评估目前的校外培训现状。有效的治理,一定是疏堵结合,没有疏导,而只是堵,不可能有好的治理结果。
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香港城市大学全国招生220个名额,内地招生设9个学院
2022-04-06 18:04 - 江苏这3所大学“臭名昭著”!已被官媒点名曝光,毕业证宛如废纸
2022-04-11 18:02 - 北京:中小学幼儿园集体性活动应在室外进行
2022-04-14 18:01 - 高顿教育:注册税务师报名时间几月份开放?
2022-04-15 18:21 - 教育部:严格控制高校校外教学点数量,审慎选择设点单位
2022-04-15 12:01 - 光明日报:学历高消费,该治理了
2022-04-06 10:02
推荐阅读